南平
有一片充滿福氣的葉子
那是千年之前
便在這方水土生長的茶
2021年3月22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武夷山考察時強調“要統籌做好茶文化、茶產業、茶科技這篇大文章,堅持綠色發展方向,強化品牌意識,優化營銷流通環境,打牢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?!笨倳浀挠H切關懷和殷切囑托,更是讓這片葉子福氣滿滿。
“溪邊奇茗冠天下,武夷仙人從古栽?!?/p>
南平物華天寶,自古產茶
在中國乃至世界茶葉史上
占據一席之地
中國六大基本茶類中
紅茶、烏龍茶、白茶發源于南平
被譽為
“紅茶祖地”
“烏龍茶故鄉”
“白茶發源地”
南平茶文化發于漢
興于唐,盛于宋、元、明、清
融合了儒、釋、道的哲學思想
福山福水出福茶
有茶的日子,是一段幸福時光
因這一片葉
可見那方秀美的山水
南平,是天賜的“綠色凈土”、生態福地。
行走南平,放眼望去,滿目的綠色,是活脫脫一個綠色福地。
作為閩江之源、福建的生態屏障,南平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和地球同緯度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,境內水資源十分豐富,溪流綿延縱橫,有大小河流700余條,空氣、土壤等生態指標位居全國全省前列,其中森林覆蓋率達78.89%, 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最高達每立方厘米13.8萬個,被譽為“天然氧吧”。
▲世界紅茶發源地——武夷山桐木村(黃海 攝)
五年來,南平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“兩山”理念,堅持生態保護第一,統籌保護和發展,綠色底色不斷加深。
立足綠色資源稟賦,南平把發展綠色經濟作為主攻方向,加快推動優勢資源轉化為發展勝勢,突出綠色特色,聚焦茶產業等特色產業,加快打造綠色產業發展高地。
▲松溪生態茶山。(葉振環 攝)
▲ 臺灣茶協代表團到建甌百年矮腳烏龍茶園交流種茶經驗。(資料圖片)
在這一過程中,南平著力推進生態茶園建設:全國茶葉標準園示范基地11個,生態茶園30余萬畝,全市有綠色食品認證茶葉產品87個、面積37976畝,松溪獲評國家綠色食品(茶葉)原料基地示范縣。
傳統老茶鄉,飄出了生態新茶香。
因這一片葉
可知跨越千年的歷史
南平的茶香,從一千多年前綿延至今。
早在南朝齊時(公元479年—公元502年),武夷茶便以“晚甘侯”之稱為社會上層所賞識。唐時,以“研膏”“臘面”為名的武夷茶,加工精致,價同黃金,并開始進貢皇室,為皇帝所喜愛,并成為御賜的珍品。
從唐末開始,南平茶真正興盛并登上輝煌巔峰。
▲ 建甌市北苑貢茶古道。(資料圖片)
五代閩龍啟元年(公元933年),建州人張廷暉將鳳凰山方圓30年茶山悉數獻給閩王王延鈞,閩王將其列為皇家御茶園,因地處閩國北部,故稱“北苑”。從五代至明代,北苑御茶歷時458年。
“仙翁遺茶灶,宛在水中央。飲罷方舟去,茶煙裊細香?!彼纬隙梢院?,武夷山成為理學名山。其時,儒、釋、道三教同山,儒士以茶促文,僧道借茶參禪悟道。
公元1302年,武夷山設立了皇家焙茶局,稱為“御茶園”。從此,武夷山茶正式成為獻給朝廷的貢品,一直持續到1557年,整整255年。
明代,南平各地的茶改蒸青團餅茶為散茶,再改為炒青綠茶。永樂初,鄭和七下西洋,攜帶大量武夷茶作為與外國交往的禮品,推開茶葉外銷之門。萬歷三十五年(公元1607年),荷蘭東印度公司從澳門收購武夷茶運往歐洲,南平茶從此進入世界市場。
明末清初,全國各地茶商從武夷山收購武夷茶,運到中俄邊貿城恰克圖進行買賣,全程達5050公里。這便是“萬里茶道”,時間跨度達200多年,是“絲綢之路”之后的又一條國際大通道。
▲萬里茶道全長1.3萬公里,途經中國八個省(區)
▲傳統走茶表演重現晉商南下販茶的場景。(伊凡 攝)
人不負青山,青山定不負人。
近年來,南平的生態茶,迎來了多個高光時刻:
2017年9月,廈門金磚國際峰會上,產自武夷山的大紅袍和正山小種被作為國禮,贈送給與會嘉賓;
2019年7月,外交部和福建省政府舉行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活動。在推介活動上,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品嘗了武夷山大紅袍之后,豎起大拇指為南平茶點贊;
2021年3月,武夷山燕子窠成為網紅打卡地;
2021年6月5日,首趟“大紅袍號”國際貨運班列從武夷山陸地港駛出,前往俄羅斯。此后,南平及省內的茶企可搭載這趟中歐班列,將茶葉運送到俄羅斯以及中歐、中亞等國家,將當代“萬里茶道”融入“一帶一路”;
2021年10月,我國第一批國家公園名單公布,武夷山國家公園榜上有名。在武夷山國家公園,隨處可見“頭戴帽、腰系帶、腳穿鞋、遠離化肥農藥、施用有機肥”的生態茶園。
因這一片葉
可尋甜蜜幸福的日子
一片葉子,富了一方百姓。
截至2020年,南平全市茶園面積61.8萬畝,毛茶總產7.9萬噸,毛茶產值41億元。工商注冊茶葉企業8962家,“SC”認證茶企1322家,規模以上茶企77家、加工產值96億元,其中國家級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家、省級33家,全市約35萬人從事茶葉生產經營活動。
▲生態茶園(黃海 攝)
目前,茶業已成為武夷山、政和、建甌、松溪等地主導產業,武夷山市創建了省級現代茶業產業園,政和縣澄源鄉獲評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。特別是武夷巖茶獲批全省首個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,輻射帶動建陽、建甌等地。全市設立了國家及省級茶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4個,政和中國白茶城開業,武夷山茶旅小鎮、香江茶人小鎮等一批大型茶葉綜合體項目正有序推進。
▲中國白茶城(余倩欣 攝)
▲ 茶園中的太陽能殺蟲燈,有效減少病蟲害發生。(總臺央廣記者潘毅拍攝)
作為科技特派員制度的發源地,隨著科技的進步,機械化、物聯網、大數據等新型科技成果不斷導入,南平茶科技水平正快速提升。
茶產業
正成為南平鄉村振興
和百姓致富的綠色產業、支柱產業
為人們創造財富、創造幸福
▲武夷巖茶(大紅袍)制作技藝傳承人在武夷山宋街,為游客進行非遺展示。(伊凡 攝)
▲ 茶人學習傳統手工制作武夷巖茶。(資料圖片)。
▲巖茶的木炭烘焙法(資料圖片)。
▲武夷山啟動“請到武夷來吃茶”茶旅融合活動,設置免費吃茶處,向游客茶客普及茶知識、展示茶技藝、演繹茶文化。(伊凡 攝)
▲海峽兩岸茶博會已成為具有影響力的茶業經貿盛會和海峽兩岸經濟、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。圖為2020年11月16日,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博會在武夷山開館。(黃杰敏 攝)
▲茶博會上,不同茶品匯聚一堂,各家展商煮水烹茶,爭奇斗艷。(伊凡 攝)